《你行!你上!》我是已经看完了。
昨晚6点30分,CINITY影厅,144分钟时长。
看完之后,嗨了一整晚,久久不能平静。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画面感十足。
在开聊这部电影之前,我要先吐槽一句,电影啥都好,可东北话是真塑料。
可我还是要拼命给您推荐这部电影。
因为姜文这次,是真的行。
本以为只是朗朗的传记故事,没想到姜文依旧拍得独树一帜。暑期档,终于吃上顿好的了。
打从开场姜文饰演的郎国任一个凌厉的滑铲定格,血红色粗犷大字标题《你行!你上!》出现开始,
你就先别管什么饺子什么醋,反正大夏天这顿饺子,保证皮薄馅大,火候精准,吃了管饱。而且饺子配酒,越喝越有,一口老酒下去,后劲十足。
一句话,这电影,搁地球上您找去,姜文之外的第二个人拍不出来。
你甚至不知道如何定义它:励志传记片?好像不够概括。
钢琴武侠片?有点意思了,可还不对。
到最后你只能说,这就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将音乐、动作、喜剧、励志、魔幻熔于一炉的姜文电影!
只有他,能把那种癫狂喜悦的喜剧气质发挥到极致。
而且我必须推荐CINITY厅,太嗨了, 每一次听朗朗的钢琴曲都特别嗨,配上姜文浓烈又充满诗意的导演语言,你就觉得他真能行!他真能上!
话聊在这儿了,这个暑期档,姜文必须能站着,弹着钢琴,把票房口碑都挣了。
1:观感如何
看完《你行你上》,你要问我最直接的观感是啥,我会用2个字形容,姜文!
我说电影拍得很姜文,不只是因为那标准的80年代复古美学,那摩托车穿越四季的魔幻史诗感,还有那梦幻镜头里,被拍得绝美的马丽辛芷蕾。
全中国最会拍美女的导演依然是姜文和徐克。
电影够姜文,也不止是那海大的面子。吉娜客串了,郎朗本人一直没出现,可钢琴部分我估计绝大部分是郎朗自己弹的。
电影够姜文,还不止是电影暗搓搓cue了崔健,用少年的一首钢琴曲致敬了《北京人在纽约》。
甚至不止是电影里那股劲,那股子从沈阳到北京,再到德国,到日本,到美国一路弹一路赢的酣畅淋漓,仿佛领着观众一口气游了一场两个小时的泳。
也不止是姜文又整出一部让钢琴飞。
姜文是把电影当武侠片拍的,练琴、比赛、升国旗,弹钢琴好比打擂台,看的连观众都跟着屏住呼吸。
够姜文的,还不止是这是我在电影大荧幕上,听到最震撼的一出《保卫黄河》,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听到那儿,你没法不激动,没法不澎湃,没法不想要冲上去拥抱姜文。
还不是整部电影的风格,前一个小时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后一小时是《让子弹飞》版抓娃娃。
甚至也不是那些标志性的姜文式台词,比如“我就想知道天花板上面是什么”、“干净比真实重要”、“没有办法的想法等于零。”
还有郎国任的那句“不要保险要冒险。”
我说电影特姜文,是因为这是一部只有姜文能拍的电影。
只有姜文会在一部励志音乐片里,表达父与子,表达一个青春与热爱的史诗,表达一个追梦少年用西洋乐器在他们设置的擂台上所向披靡,表达一个不断腾飞的中国。
能把一部电影拍得既有商业性又有作者性,只有姜文能行!只有他能上!
说真的,在看《你行你上》之前,我真是冲着姜文的名字和华丽阵容去的。电影能拍成啥样,心里没底。
可看完之后,我是真的看飞了。
在这里,我要认真的说一句:已经有了大鹏和陈佩斯,如今再加上姜文,暑期档国产片,又行了。绝对行!
2:关于故事
经常有人说看姜文电影没看懂,但这部《你行你上》核心剧情就是“郎朗和他爹的故事”。
电影嗨是很嗨,飞也很飞,但情节紧紧围绕主线推进,就是郎朗学琴、练琴、比赛、打擂台、成名的过程。
只不过故事停在了郎朗在拉维尼亚作为替补上场大放异彩的时刻。
所以这最多只是半部朗朗传记片,因为故事停在了一个钢琴天才即将一战封神的时刻,也就是一部武侠片最后的大决战之前。接下来,郎朗的传奇才真正开始。
看完这段介绍,我知道大家想说啥?
姜文老老实实拍了部传记片?不会吧。
对,我说姜文按传记片的结构去拍了,可我啥时候说他老老实实去拍了。
电影对朗朗经历本身的呈现,和郎朗报道里的故事别无二致。
可是我不夸张的说,从根上就跟传统励志故事不同了。
而且,新故事,有新味道。
姜文一点也没被真人原型束缚手脚,想象力依旧照常升起。
但这故事又丝毫不冒犯原型人物,因为姜文拍的够劲儿,他重点展现的,正是郎朗父子不管什么艰难险阻,都向着打破天花板的终极目标前进,父子有什么仇什么怨,到了金字塔尖再说!
就这么简单?当然不可能就这么简单。
一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也纳闷。
但是,越往后看,电影故事越完整,越往后看,越有味道。
电影背后的重点,我说三点。
第一,是梦想。
电影通过这对父子在钢琴界不断升级以及在进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其实很细致地讲述了当年钢琴演奏世界的生态,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家要面对多少挑战。
当然姜文不可能用传统体育片的手法,去表现选手紧张、焦虑和燃起斗志的过程,而是用喜剧的、调侃的、有点超现实的、童话式的叙事,去拍每一次挑战。
比如在音乐学院里斗琴失败要跳进水里。又比如雷佳音饰演的二叔那个翻筋斗和最后翻筋斗的呼应。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功学励志片故事,姜文要说的是“彼岸”在哪儿,天花板上边是什么?
第二,是中国。
透过电影观众就能明白,姜文是如何利用朗朗的成长经历,折射出了这个伟大的国家这一路的发展进步。
在故事一开始,游戏规则都是别人制定的,少年是学习者闯入者,可到后来,少年从德国赢到日本赢到美国,这还是别人的游戏吗,这成了少年的游戏了。
牛不牛?但中国就这么牛!
我认为电影不必过度解读,这里说的是什么,那场比赛折射了啥,它说的是蓬勃的生命力,是被所有人不看好之下靠自己走到天花板上头的劲儿。
如同电影里那汹涌的黄河。
电影144分钟的长度,不敢说全程无尿点,但越到后面越有劲,越热血,看到最后我都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感觉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别提多有劲了。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父子。
姜文饰演的父亲,把全部期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上演了一出自我牺牲式教育。
电影里有讽刺父亲对儿子的控制吗?我觉得更多的是,温柔的调侃。
尤其是电影两个细节,让人很动容。
一是少年在日本仙台拿了第一,所有人都围着他和赵教授喝彩,然后教授让郎爸出去,这个个为儿子拼尽一切的父亲走出去默默坐在走廊地上时,忽然少年追出来陪父亲坐在地上,一下就让人眼眶发热。
还有就是最后在儿子终于反抗时,父亲忧伤地写下“半生缘”的字条出走。
事实证明,父子情,也是斩不断理还乱,是儿子离不开爹,还是爹离不开儿子?
掰扯不明白的。
如果说东亚家庭是一场漫长的潮湿,那其实谁都没走出这场雨,也不必走出去。
从这一点来看,虽然姜文依然三十年如一日保持着昂扬的荷尔蒙热血,可当硬汉年龄渐长,终究多了一丝父辈的柔软。
3:关于演员姜文
跟大家一样,姜文自己演父亲这个角色,我一点不奇怪,但问题是,姜文会演出一个怎样的郎国任?
事实证明,当姜文戴着墨镜顶着泡面头出场,我就已经魂穿北京人在纽约。
虽然姜文东北话说的确实一般,但他演出了一个家庭为了孩子的远大前程,是如何排除万难一往无前捅破天花板直奔金字塔尖的。
至于表演,依然非常姜文,和葛优同框的所有戏,都让人魂穿让子弹飞,尤其两人关于是“快刀”,谁是“乱麻”问题的热烈讨论。
“大师,你真是把快刀”,“那谁是乱麻”“你还真把我当乱麻了是吗”,”没有我,行吗”。
三两句台词,《让子弹飞》吃火锅那股暗流涌动内味儿就有了。
就缺一个周润发了。
很多场戏姜文都演得很嗨,比如爹拍着摄像机,喊着「我就是总设计师,所有老师都是临时工」的戏,像是说电影里的爹,也像是说他自己。
而这样的表演,就像是电影里飞机上天的引擎,保证电影始终行驶在高能的轨道上。
但要说演得最好的,反倒是人物忧伤的几场戏。
比如人物对“跟着父亲只能变成父亲,跟着大师才能变成大师”的反思,还有看着儿子取得成就时对着摄像机说最想感谢的人是妈妈时流露出一丝失落。
那一刻我会觉得,姜文找自己来演这个角色,是多么的聪明。
电影看下来,似乎也只有姜文这种收放自如的演技,能够拿捏一个嗨到忧伤的父亲形象了。
4:关于群星表现
考虑到姜文电影最关键的永远是姜文,其他演员咱们就放在一块儿说了。
首先是马丽演的妈那个角色,美,特美。
这个角色虽然没有陪伴郎朗成长,也没大段戏,但却是影响郎朗成长一个很关键的角色,虽然再厉害的女演员,比如过去的刘嘉玲、宁静,在姜文电影里也多半是符号性角色,但这次马丽还是在有限戏份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除了姜文马丽戏份第三多的,应该不是戏份被平分的三个郎朗的演员,而是雷佳音演的平头抢眼的二叔。
这个角色像个没长大的老小孩,最后还放下一切练武去了,但也是他一边教郎朗接纳自己,一边劝朗爸朗妈别太绷着。演的不赖。
王传君的头型确实抢眼,楚中天这个角色就像根鞭子,抽着朗朗往前冲。
我个人特别喜欢辛芷蕾演的林老师,真是太美了。我认为这次辛芷蕾的红衣造型仅次于《繁花》中的自己。
还有甄子丹不耍功夫弹弹琴,别有一番喜感。
何赛飞有场戏的演技发挥也挺绝。
于和伟戏份不到一分钟,可厕所戏喜感出奇的好。姜文果然是最能挖掘演员喜感的导演。
胡歌倒是角色光彩一般,喜欢他的还是等《抓特务》吧。
总的来说,演员们在姜文的镜头下,发挥都不无聊,各有各的神采。
5:关于好不好笑
当然作为一部喜剧,如果电影不好笑,前面都是白扯。
好笑吗?反正我觉得挺好笑的。
当然前提是,你得能接受姜文的幽默感。
姜文是不玩低级段子的,也不是陈佩斯那种结构喜剧,笑点都是姜文式的。
比如那场讽刺美国人欠外债的戏,郎国任在片中唇枪舌剑句句都是大实话,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还用问“谁欠谁的,谁是疯子”。
这段戏就又好笑又有意思。
还有很多是表演带来的喜感。比如马丽找上门来骂老公,一进门坐在上铺,雷佳音的眼神太好笑了。
再就是台词,“这老师我要了”这种,就是标准的姜文幽默配方。
还有就是姜文特殊的幽默感,比如那场姜文手里攥着刀和韭菜,教儿子弹琴的戏。
总之只要你能接受姜文的幽默感,那就从头笑到尾吧。
王传君出现观众笑,马丽摔倒观众笑,余皑磊于和伟的厕所戏继续笑,“一无所有”的那段全场笑,全片就是依旧金句密度极高,一句一个梗,笑得也挺高级,散场了还有余味。
6:关于导演姜文玩嗨了没
说到底,姜文电影好不好看,直接取决于姜文是不是玩嗨了。
他自己都不嗨,观众肯定不会嗨。
这次如何呢?我觉得他还是玩嗨了。
和过去的姜文电影一样,电影最大的特点,依然是劲儿劲儿的,看完会让人感叹姜文真是个妙人儿,哪怕拍这么个最不容易玩嗨的题材,依旧保持了高密度和律动感,全片整体节奏干净利索,没有一场戏拖泥带水。
故事氛围让人感受到郎朗每一次突破之难,也会被每一次的成功突围给感染到,到那个点上,情绪就像从大银幕上溢出来。
电影就像一辆人物命运的过山车,而我们身处其中,跟着一路嗨到尾。
而姜文的影像依旧如焰火般欢灿烂。
大概没有第二个导演,能把《黄河大合唱》和《浏阳河》拍得如此振奋人心,也没人能把钢琴和二胡的合奏,拍出这种奇妙的和谐。
跟姜文过往电影一样,片中有多个超现实的镜头,比如开头的强光包裹的门,还有颁奖时候飞到半空的两个朗朗,姜文就是造梦大师,你不让他飞起来,不让他造梦,那就是不是姜文。
看到最后,那种全情投入的爽感真的直接掀翻天灵感,反正我是好久没在电影院有这种被燃到热血沸腾的感觉了。
但也不是只是燃,还有些抒情镜头,也非常姜文。
比如少年朗朗第一次被老师开除,又和郎爸撕心裂肺吵完后,从楼道跑到明亮的天台,最后躺在映照天空的水面上,那种愤怒的激情,对钢琴热爱到极致的忧伤,镜头语言是大师级的。
最后说一句隐喻的事儿。
电影值得解读的内容很多,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以让人会心一笑,或是让人强忍住眼泪,但对于影迷来说,电影就是一本谜语大全,你不让影迷解读,不可能。
他是姜文。
7:多说一句票房
我知道很多专业票房预测机构对电影票房预测并不高。
可我不太同意,至少现在看,电影票房是井喷了。
虽然只是点映,可影片点映进入第二天,目前依然以4.7%的排片拿下16.3%的票房,要知道《长安的荔枝》和《戏台》也在点映中。
这成绩肯定不差了。
受限于时代审美,姜文的尝试未必能得到所有观众喝彩。
但几年弹一首曲子的姜文,依旧在“高级喜剧”这条路上,孤独地坚持着。
电影有些影响票房的元素,比如许多超现实的桥段,全片跳跃感很强,有些无厘头,也肯定不是常规的传记片,对主角的表现不会人人都喜欢。
但评价两极分化就是姜文电影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姜文电影的巨大魅力。
但要是对现在院线里千篇一律的片子腻了,绝对可以试试这部——电影就像加了冰的二锅头,不像过去的姜文电影那么呛了,可依然够劲儿。
我倒是觉得,这是适合所有人去观影的一部戏。
孩子能看到什么叫梦想,家长能看到什么叫养娃,钢琴爱好者能听出柴一,普通音乐爱好者都能听“黄河在咆哮”,年轻人能看懂“这是我们自己的擂台”。
电影上映前,我预估电影票房可能会在10亿左右,现在我坚持自己的判断。
当然在我看来,《你行你上》上映的意义,不在于从票房上拯救萧条的暑期档。更大众化的《长安的荔枝》更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姜文电影更大的价值在于,让电影院不那么无聊,让中国电影在现有的版本外,再有趣一些,放肆一些。
当然也不能让姜文亏,我的预测是,这一次,姜文肯定能站着把钱挣了。
「狗头萝莉」的故事
5159资讯2025-07-17《误杀3》曝片段 刘雅瑟张榕容传递女性互助力量
3882资讯2025-07-18《操纵者》上线,张子健刘威葳主演,抗日谍战剧,走爽剧路线
3665资讯2025-07-18《暗夜与黎明》今晚收官 陈哲远聂远邢菲姚安娜共展初代公安风采
3249资讯2025-07-17《香水佳人》首播,女性苦情剧,一妻一妾的悲惨生活,适合老年人
2512资讯2025-07-18葛优“好人团”好事连连看!《爆款好人》正式上映
2414资讯2025-07-17登春晚一夜成名,56岁在异国离世,临终前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2381资讯2025-07-17EXO金钟仁将于5月11日入伍 将于2025年2月退伍
2177资讯2025-07-17苗苗崩溃痛哭,郑恺被全网痛骂:别装“好男人”!
2147资讯2025-07-18SEVENTEEN夫硕顺将于2025年1月初回归 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
1824资讯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