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为《苦尽柑来》哭过的人,不要错过这10本书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4-19   浏览次数:4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下文简称《苦尽柑来》)完结半个月了,热度依然没降。

这部被认为比肩《请回答1988》的作品在豆瓣上有超过17w人标记,至今维持9.5的高分。


《苦尽柑来》的故事贯穿整整三代女性,她们的人生,也是一场场自由的接力。

第三代女性金明搭乘飞机出国留学时哭着说:“外婆在海里游,妈妈在地上跑,所以我才能在天上飞。

剧中刻画最多的人物爱纯年轻时想做个诗人,但生活的重担让她囿于厨房、菜地和海鲜市场。

家人朋友惦记着她的诗,她也把自己经历的、看见的“平凡生活”写成诗。在账簿上写,在地上捡来的稿纸上写,写身边人,写自己。

诗歌从生活里长了出来。


我们都为爱纯骄傲,为爱纯们写了出来而动容。就像范雨素说的那样,“写作就是为了大声说:我存在!”也像杨本芬说的那样,“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爱情、亲情、眼泪都只是这部剧的其中一面,它能感动如此多的观众,触及的是我们心底对亲人、对自己、对所处世界的复杂感知。

在剧集之外,我们可以经由不同的文本,看见更多维度的女性叙事,窥见更广阔、更多视角的当下书写。

今天的书单从《苦尽柑来》这部剧集延展开去,有同为女性叙事的“韩女文学”,有与剧集历史背景重叠的长篇小说,有海洋相关的人类学民族志,也有和爱纯一样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拿起笔的“普通人”们写下的作品。

希望剧集在我们心里激起的波澜,可以荡漾到更远处。

01

《关于女儿》


作者:[韩] 金惠珍

译者:简郁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苦尽柑来遇见你”是一句济州岛方言,直译成中文是“辛苦了”。这也是剧中的“泪点”之一:出于各种别扭的原因,我们很难对家人说出那句“辛苦了”。

爱纯和宽植用尽全力供长女金明出国念书,却带给她巨大的愧疚和压力。爱纯希望金明始终像小时候那样把她的秘密都讲给自己,金明却早已离开了那个只有母女二人的世界。

作为女儿的我们委屈、愧疚,有礼貌地对待陌生人,却忍不住对亲近的家人恶语相向。


《关于女儿》从孤独母亲的角度,书写从传统眼光看起来“不正常”的女儿。母亲一边忧虑衰老后的人生,一边挣扎着想让女儿过“正常生活”。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在误解与撕裂、对话与缝合的反复尝试中,母女俩逐渐逼近着彼此。

不理解,不正常,也许没那么重要。

02

《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


作者: [英]萨拉·艾哈迈德

译者: 范语晨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拜德雅

剧中最出圈的台词之一,是爱纯说自己的女儿:“我不要她做收拾桌子的人,而是要她成为可以掀桌子的人。”

婆家不给爱纯吃黄鱼,爱纯的母亲光礼去大闹;其他人要让女儿金明学做海女,爱纯去破坏了仪式。她们都惹得众人不开心,是影响气氛的“扫兴鬼”。

艾哈迈德在《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中为四面八方的“女性主义扫兴鬼们”提供了一份实用的生存工具包。

她精准描述出了光礼和爱纯的这种“挑刺”:“女性主义者意味着挑刺。仿佛只要你不指出这些问题,它们就不存在;仿佛指出这些问题,就是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当我们描述问题,我们就成了问题。”

正如艾哈迈德所论述的和爱纯们所实践的:女性主义起于一个前提——我们不必遵照别人的安排生活。

03

《百年旅馆》


作者: [韩] 林哲佑

译者: 朴春燮 / 王福栋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苦尽柑来遇见你》的时间跨度有整整70年,《百年旅馆》则贯穿了韩国的百年历史。

小说用史诗般的笔触聚焦在三个聚集在“百年旅馆”中的人物的身上,用他们各自的故事展现了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济州岛四三事件、越南战争和光州事件的韩国的一百年的血泪史。

剧集用爱纯一家人的人生串起了时代的脉络,对大的历史节点不少观众有所感知但不甚明了,《百年旅馆》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多视角了解这段韩国历史。

04

寻找母亲


作者: (韩) 申京淑

译者: 薛舟 / 徐丽红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一条线贯穿《苦尽柑来遇见你》:妈妈的女儿。光礼凭着母亲的直觉救了差点被拐的爱纯,爱纯凭着母亲的直觉救了女儿金明。金明生育时,因想到早育的母亲经历的痛苦而大哭。爱纯的诗集出版后,她狂奔到海边,大声呼唤着海女妈妈。

人在回头望时,才会重新寻找和发现母亲。《寻找母亲》讲的就是这件事。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母亲,有一天却突然失踪了,丈夫和子女开始追寻她的痕迹,复原她的记忆,母亲的消失成为不可多得的事件,让家人获得了重新走近她的契机。

《寻找母亲》中文版在2010年出版,让人们注意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湮没了自我,十几年后的这部《苦尽柑来》则着重呈现了另一面:母亲为女儿带来的底气和勇气。

05

《依海之人》


作者: 丽塔·阿斯图蒂

译者: 宋祺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薄荷实验

副标题: 马达加斯加的维佐人,一本横跨南岛与非洲的民族志

济州岛海女们的碎语,道出了最大的残酷:灾难过后,大海“清澈又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因为大海,爱纯失去了父母和小儿子,可她还要靠海维生。卖海产时,爱纯只好背过身去,不忍面朝大海。

海女的生存智慧是“想活命就不能离其他人太远”。爱纯失去双亲后最艰难的日子,便是被海女们扶持着度过的。

剧中的海女们常有类似的表述:一个海女的孩子,就是所有海女的孩子。爱纯被做海女的妈妈养大,当她穷得揭不开锅时,海女阿姨们会默默用海产帮助她。爱纯带大了继父的孩子,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海女们也把爱纯当作每个海女的孩子照顾。

《依海之人》是一部民族志作品,研究马达加斯加的维佐人。维佐人以海为生,是一群马达加斯加西部的渔民。人类学家阿斯图蒂来到海岛,跟着维佐人住在海边,出海捕鱼,探索 “成为一个人”的方式。

这本书被视作研究族群与身份认同的经典,让我们理解“人之所以为人”处在持续形塑的过程之中,不必被定义所固着。借着人类学家的文字,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依海之人”的生活和思想。

06

《静寂工人》


作者: 魏明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码头日与夜

如果觉得马达加斯加离得太远,台湾人类学家魏明毅研究基隆码头工人的民族志《静寂工人》或许更容易让我们有共鸣。

随着基隆港的衰落,码头工人一步步沦为全球化“弃民”。伴随生存困境而来的,还有“男子气概”的失落,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情感纽带的断裂。

被时代抛弃的码头装卸工人、入不敷出的大货车司机、饱经风霜的茶店仔阿姨、失语返家的父亲……这些人就像剧中极能忍痛的宽植、早年风光晚年落魄的船长夫商吉,我们都不认识,又都似曾相识。

人类学者在倾听和讲述这些人的故事之外,也不断叩问这静寂背后深层次、结构性的原因。

07

《你的夏天还好吗》


作者: [韩] 金爱烂

译者: 薛舟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爱纯的女儿金明到首尔读书后,为了省钱租了一个隔间住,房间没有隔音可言,也没有基本的安全保障,有次煤气中毒晕在了房间。

韩国作家金爱烂有着和金明相似的背景,从韩国农村来到首尔生活,她常常写、也擅长写“城市中贫穷的人”,她说:“以前的作家关心的是天空,我可能关心的是这个国家的天花板,写温暖的便利店,写逼仄的堂屋和考试院。”

《你的夏天还好吗》是她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小说集,她精准捕捉、描摹出了像金明这样的年轻女性的心理状态,她们面临困境,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之中,又试图寻找渺茫的希望。

08

《秋园》


作者: 杨本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乐府文化

“我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母亲去世后,杨本芬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写母亲。80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把母亲秋园的一生原原本本讲了出来。

《苦尽柑来》中的爱纯在账簿上、在草纸上写作,杨本芬常常在厨房的灶台旁,搬两个凳子来写作。

之后几年,她的、、陆续出版,这些“平凡如草芥”的普通人的故事勾勒出中国普通家庭百年中的起起伏伏,带给无数人共鸣和勇气。

09

《劳动者的星辰》


作者: 范雨素 / 郭福来 / 李若 / 施洪丽 / 徐克铎 / 苑伟 / 王成秀 / 李文丽 / 万华山 / 张慧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北京皮村文学小组作品集

剧集里有个让人感动的回旋:晚年的爱纯在养老院教老年人写作,老人们都叫她“吴老师”,那个曾经的文学青年,在操劳了几十年后,真的成了“诗人吴爱纯”。她教给老人,每个人的故事和想法都值得被写下。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由想到皮村文学小组。北京皮村生活着许多务工人员,其中有不少爱好文学的工友。他们多住在皮村或附近,在城里工作,业余从事写作。他们写在工棚里逗流浪狗、抓老鼠的故事,写在各个城市务工讨生活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生活和感悟。九位皮村工友的作品集成了这本《劳动者的星辰》。

10

《明亮的夜晚》


作者:[韩] 崔恩荣

译者: 叶蕾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品方: 磨铁·大鱼读品

金明产下女儿后,爱纯和宽植匆匆赶到产房,没有先看刚出生的外孙女,满眼都是对自己女儿的心疼和关爱。爱纯照顾宝宝时对她说:“虽然你是我的外孙女,如果你让我的女儿太辛苦,我也会不开心哦。”

《明亮的夜晚》里,大多数对话都发生在外婆和外孙女之间,母女间总是剑拔弩张,隔代似乎更容易亲密,外婆对往事的追忆串起了四代女性的故事。

《明亮的夜晚》和《苦尽柑来遇见你》被中国网友们打上了同一个标签:女性版《活着》。两部作品有着相似的叙事视角、相似的母题,讲几代女性的抗争和泪水,也讲女性的欢乐和友谊。

女性的代际托举令人振奋,终于被看见、被书写的女性经验同样珍贵。小红书有很多人发帖说:我就是那个“在天上飞”的金明;光礼、爱纯的故事,就是我奶奶、我外婆和我妈妈的故事。


THE END
*
*